柯达公司: 经济衰退影响 柯达再度下调08年业绩预期点评
  • 8楼 Re: 柯达公司: 经济衰退影响 柯达再度下调08年业绩预期
  • 1998年3月23日,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达成了与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用12亿美元换来了排他性的生产许可。几年来,柯达通过调整生产布局、培育摄影市场、建设销售渠道、投资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举措,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至2003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快速冲印店从1500家增加到逾8000家,稳居中国感光市场品牌第一位。

    伴随着数码影像市场在中国飞速拓展,富士凭借其独有的激光曝光技术卷土重来,并且着手全面提升它的销售网络。当柯达进军数码冲印领域时,富士已早早领先。此时,柯达面临着两难抉择:既要进一步开发传统胶卷冲印市场的潜力,又要应对富士等对手在数码影像市场的竞争。柯达提出了利用传统和数码影像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拍摄、处理、冲印以及分享照片的全面影像服务系统和解决方案,以追求消费者的全面满意。此外,柯达还提出了“影像+零售”的新业务定位,通过其越来越宽广的网络渠道,开始票务零售业务。通过增加柯达连锁店的服务内容,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到柯达店中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店主的收入,从而提高原有加盟者对柯达网络平台的忠诚度和该平台对新加盟者的吸引力。

    然而,柯达的新战略是否能够应对富士的挑战呢?在数码影像市场上,技术与渠道,哪个更重要?柯达在渠道上的创新能否弥补其在技术上的劣势?

    柯达的中国市场战略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柯达的中国市场战略:

    第一, 就柯达的全球战略而言,柯达在全球范围内面临富士的激烈竞争。在柯达的原主要市场美国本土、欧洲、日本,柯达的市场份额都被富士严重侵蚀。在这些传统成熟市场上与富士和其他对手硬拼,必然的结果是利润水平的下降。柯达敏锐地注意到中国这个潜力巨大、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点发展市场,避开在传统市场与老对手的火并,可谓棋高一招。

    第二, 纵观柯达的中国市场战略,有三点成功之处:

    1、做中国的世界企业公民。柯达(中国)认同为是一家中国的公司,是本土的企业,选派华裔人士主管中国市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消费者心理。树立良好的和具有亲和力的企业形象。

    2、读懂中国政府。柯达敏锐的认识到,中国政府执行的是市场换资金和技术的政策。柯达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必然要在资金和技术上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得。柯达对中国市场的重度投资,得到巨大市场份额的回报。

    3、 用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把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 柯达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可以简要概括为广告推进,全面铺货,重视终端建设。

    柯达面临的困局

    柯达尽管在以上三个层面表现出色,但他低估了数码新科技对影像产业的重大而迅速的影响,可能令其苦心经营的竞争优势损失殆尽。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码影像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现实市场和增量市场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市场在数码影像产品上的重要性和近期的潜力不如在传统胶卷上的地位。柯达的重点投资中国市场的全球战略可能落空。

    第二, 达以资金和技术换取的中国胶卷市场的潜力可能没有当初估计的巨大。胶卷正在迅速被电脑和存储设备所替代,而在这些产品上,柯达不具备优势。

    第三, 码影像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技术水平高低对市场表现有巨大的影响。柯达如果在技术上比富士或其他对手落后,依靠单纯的市场营销手段难以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第四, 达本来所处的胶卷产业是高度成熟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寡头垄断,竞争对手屈指可数。数码影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技术更新快,参与者众多,而且多为SONY、HP等电子业巨头,柯达并不拥有明显的优势。

    柯达的对策

    面对上述困局,柯达不妨采取如下的对策:

    第一, 续传统胶卷产品的生命周期。传统胶卷的生命周期正处于衰退期。柯达不能改变这一趋势,但可以尽量延长它的生命周期,在它正式退出市场之前攫取最后的利润,支持柯达自身向数码影像技术和产品的转移。柯达可以在高、低两端市场采取措施:

    1、 高端:在专业摄影、工业和医学影像领域,传统胶卷技术的应用近期内不可替代。柯达公司应稳固其在此领域的优势地位。

    2、 低端:在全球范围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传统胶卷的市场将长期存在,在近期内,还保持增长。柯达应加强在这些地区的市场投入。

    3、与传统照相机制造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鼓励推出低端传统照相机,让大量消费者轻松拥有传统照相机,从而锁定用户。

    第二, 资重点转向终端建设,增加印相网点数和服务质量,突出服务和便利性,弥补技术上的缺陷。

    服务的便利性是消费者选择影像产品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先进性并不是普通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柯达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建立了最密集的终端网点,这是最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可以弥补柯达在数码影象技术上暂时的落后。柯达在进一步增加网点数量之外,制订更高水准的服务规范,形成“服务”上的领先优势。这种优势是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

    第三, 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在某项技术领域形成领先。

    柯达的全球战略已做出调整,全面转向数码影像领域。这种转变必然伴随着大笔的研发投入。我认为,在近期内,柯达仍应坚持服务领先的策略。不求全面技术超越,但求在最贴近消费者应用的某项技术上形成局部领先。
  • 作者:tygfg 2008-12-11 23:04:00
  • 5楼 Re: 柯达公司: 经济衰退影响 柯达再度下调08年业绩预期
  • 柯达:员工创建公司文化

    柯达公司创建于1880年,现有员工96000余人,公司业务遍及世界各地,产品涉及影像、医疗、资料存储等领域。,公司除了生产闻名于世的柯达胶卷外,还有照相纸、专业摄影器材,冲印器材、冲晒设备、影印机、印前制版产品、文件处理系统、航 天高科技产品及影像产品器材。
    柯达:员工创建公司文化
    (一)工人建议书
    早在***前,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收到一份普通1人的建议书。建议书呼吁生产部门将玻璃窗擦干净,这虽然是不能再小的一件事情,伊斯曼却看出了其中的意义所在,他认为这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立即公开表彰,发给奖金,从此建立起一个“柯达建议制度”。
    或许,伊斯曼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偶发的玻璃窗事件所引进的建议制度会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伊斯曼也许不会意识到,他所建立的“柯达建议制度”会成为其他各大企业纷纷效仿的对象。在柯达公司的走廊里,每个员工随手都能取到建议表,丢人任何一个信箱,都能送到专职的“建议秘书”手中,专职秘书负责及时将建议送到有关部门审议,作出评鉴,建议者随时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建议的下落;公司设有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发奖。
    对不采纳的建议,也要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提出理由,如果建议人要求试验,可由厂方协助进行试验,以鉴明该建议有无价值。迄今,该公司员工已提出建议18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有60万个以上。目前,该公司员工因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每年在150万美元以上。1983、1984两年,该公司因采纳合理建议而节约资金1850万美元,公司拿出370万美元奖励建议者。对公司来说,这种建议制度在降低产品成本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制造方法和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柯达公司认为,这种制度起了沟通上下级关系的作用,因为每个职工提出一个建议时,即使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也会达到两个目的:
    ①管理人员了解到这个职工在想什么。②建议人在得知他的建议得到重视时,会产生满足感。 ,
    柯达公司在实行职工建议制度时,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领班,必须重视这一制度。如果第一线的领班们对下属职工提出的建议表示冷淡,那么这种建议制度就不能得到职工们的支持。
    2.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实行这一制度。柯达公司办公室和专职秘书必须及时地处理职工的建议,公平地解决奖金的数额,耐心地向建议人解释建议不能被采纳的原因和定期公布该制度的实施情况。
    3.简化建议制度的程序。每当该公司职工想出一个建议时,他们随手就可以拿到建议表,并填上自己的建议。职工们可以将建议表投到工厂的信箱中,也可以投到工厂特设的建议收集箱内,如果职工不愿披露姓名,他们也可以采取匿名方式提出建议,然后用建议表上的号码与厂方进行联系,可用电话查询该号码的建议是否已被采纳。建议办公室把所采纳的建议都一一列成表格,定期在公司出版的报纸上公布,或张贴在公司的布告栏上。
    4.对每项建议都要进行认真处理。负责建议的秘书及时把各项建议提交给各有关管理人员和科室,必要时,可把建议付诸实施。有关管理人员和科室对建议作出采纳或不采纳的决议后,必须将决议后的材料送进建议办公室,由负责建议工作的秘书提交本部门的建议委员会审批。
    对未被采纳的建议,必须向建议人送一份详细的材料,说明该建议未被采纳的原因。如果建议人仍认为他的建议有采用的价值,他可向建议办公室提供更多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未被采纳的建议,最后可能会被采纳。
    5.重视对职工建议制度的宣传和对建议人的奖励。在柯达公司,每一位新职工都会领到一本关于职工建议制度及其奖励办法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能很快使职工熟悉建议制度的内容。每周的职工周报辟有专栏对建议被采纳的情况进行报道。
    该公司根据长期的经验,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方法,用以确定所采纳的建议的价值及建议人应得到的奖金数额。发奖金的办法是,由负责建议工作的秘书将奖金支票分发给各单位主管,单位主管要把奖金支票授给得奖人。
    (二)柯达经验的总结
    柯达的建议制度现在已经被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企业广泛采用,同时也成为企业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像日本、美国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的科学管理。他们认为,企业的管理可大略地分为对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最重要。他们总结了柯达的经验,并把企业的科学管理分为下列七个要素:
    1.人事(删):包括职工的招聘、培育、考核、奖惩、晋升、任免。
    2.资金(H()mcY):奖金来源、预算编制、成本核算、财膏分析。
    3.方法(删叮U()D):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工艺研究。
    4.机器(MACHINE):机器配置、厂房布局、设备维修,拆旧核算。
    5.材料(MA9置RIA工):材料收购、运输、储存、验收。
    6.市场(MARKlCr):市场需求、生产方向、产品价格、销售策略。
    7.精神(MORALE):职工的兴趣、爱好、志向、情绪。
    这七个要素的英文都是用M开头的,故有“现代企业管理七个M”之称。企业家们认为,这七个M都是很重要的,缺一不可。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人事是第1位的。
    美国管理学家、目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德鲁克认为,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使职工能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乐趣和价值,能从工作的完成中享受到一种满足感。这样职工个人的目标和欲望达到了,作业与人性两个方面就得到了统一。
    柯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中,都有员工与公司的决策、管理和经营事宜。在国内外的不少企业中,强化职工参与,提合理化建议只是流于形式,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
    企业应该发挥每一个职工的特长与潜力,实现管理中的民主化,真正使好的建议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能减少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还能增强主人翁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三)立意进取,不断创新
    立意进取,不断创新是柯达公司的座右铭,柯达的创始人伊斯曼本人就是一个立意进取、不断创新的人。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14岁父亲去世后不得不辍学到一家保险公司当杂工,后又到罗彻斯特储蓄银行当***员,在这个时期,他的工作经历和人生努力为以后创建自己的公司打下了理财的基础。由于对摄影的爱好和着迷,他辞去了银行的工作,从事胶片的研制。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一种新的胶片,这一成功为他的创业迈开了关键性的一步。于1881年1月,柯达公司成立,并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外业务。伊斯曼研究出第一片干片底片,引起了摄影界的一场革命;是他制作出了第一台柯达盒式相机,实现了人人都能“按快门”的愿望;也是伊斯曼生产出人类摄影史上的第一卷透明胶片。伊斯曼还发明了柯达的第一台袖珍相机和19毫米电影胶片,从而实现了他的“拍摄彩色片和黑白片一样容易”的预言。伊斯曼的后继者们继承了开拓者的优良传统,不断地用创新来丰富柯达和系列产品。
    1942年,彩色柯达胶卷又来到人世,使真实地拍摄有颜色的世界的梦想得以实现。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内,柯达公司又推出了实惠、便捷的“连镜胶卷相机系列”,供摄影爱好者选用。今天,柯达公司再突破50多年来照相胶卷的旧技术,隆重推出较市面同类产品闪光性更强,色彩艳丽的全新柯达00、200、400胶卷,并配合推出创新发展、体积小巧的柯达相机系列——柯达ameo。它那上扬式的闪光系统,可避免人物照相时“红眼病”的出现,很受市场欢迎。另外,柯达公司的先进照片镭射影碟系统,通过先进的冲晒科技,能将35厘米底片内的影像,全部转移到一片镭射影碟上,然后通过柯达照片镭射影碟机,在电视荧幕上即时显现,让人们声画并赏,难忘的时刻随时呈现眼前。
    不断更新产品是柯达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柯达是靠开发新产品起家的,同时也是靠不断地开发新产晶而发展,因此柯达公司非常重视新品种的开发,柯达现在每年花在科研上的经费近6亿美元,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新发明问世。
    在今天的摄影王国中,柯达的彩色胶片,如幻灯片用的“柯达铬”和“百铬”,立即印刷用的“柯达彩色”,都是质量上乘的胶片,尤其是“柯达铬no,品质举世公认。
    柯达公司的科学家以比人的头发更薄的软片感光剂为上层,使片比过去薄了1/3,感光更为敏锐。这一改良曾迫使当时雄心勃勃的世界化工王国杜邦公司中止产销计划,暂时放弃向柯达挑战。
    柯达加速开发新产品的成功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根据市场需求,将产品功能明确化。要从无形的市场资讯中,归结出产品可具备的功能,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但却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不过,收集方法必须正确,否则’,不但会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更浪费公司宝贵的资源。柯达为了确保市场资讯的正确,特别订立了一套作业流程,包括收集市场资讯、消费资讯,用以开发产品。
    2,将产品开发过程明确化。专案小组制定一套产品开发作业系统,不但详细列出各项开发步骤,同时详列检查步骤,以确保开发工作顺利进行。这套新产品开发作业系统,适用于柯达每条营业线、部门,而这系统被命名为“制造能力确保系统”。
    3.以专案管理的方式,成立专案小组,用以从事各项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柯达认为任何一项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先成立专案小组,而专案小组
  • 作者:一一 2008-12-11 17:50:00
  • 3楼 Re: 柯达公司: 经济衰退影响 柯达再度下调08年业绩预期
  • kodak在传统影像业务发展到数码影像业务所面临的困境
    多少年来,胶卷几乎就是柯达的代名词,也是柯***以生存的“摇钱树”。然而,随着不需要胶卷的数码技术异军突起,这艘风光了一个世纪的“业界航母”,感到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尽管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们仍然经常前往遍布大街小巷的柯达彩扩店买胶卷、洗照片,但是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改用数码相机,不再购买胶卷,也不再需要大量冲洗照片了。

    柯达总裁邓凯达最近承认:“数码影像日渐普及、美国经济状况持续低迷以及旅游业的萧条,给传统胶卷和冲印业务造成了很大挑战。”他披露,柯达今年第二季度销售总收入为33.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利润仅为1.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锐减60%。

    为了弥补自己在数码领域的不足,柯达近日宣布将斥资3050万美元,收购位于好莱坞的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柯达希望这家在数码图像处理领域独领风骚的公司,能为其进军影像产品前加工市场搭建一个稳固的平台。

    这次收购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华尔街分析家纷纷指出,虽然对于去年销售额达到128亿美元的柯达来说,此次的并购只是一笔“小买卖”,但在柯达目前传统影像业务日趋惨淡的困境下,收购数码技术领先的小公司,预示柯达将在公司发展战略上发生重大的转变。

    数码影像的先驱逐渐落后

    事实上,柯达公司还曾经是数码影像的先驱。1991年,柯达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10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好莱坞进行数码技术的风险投资,并在洛杉矶设有数码影像处理的相关企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日本的佳能、索尼凭借迅速的反应和技术优势后来居上,把柯达抛在了后面。近年来,全球数码影像产品的销售额已经翻了几番,但在柯达的总收入中,传统影像产品和加工仍占据着主要地位。柯达在数码技术领域的发展,与其在传统影像领域的“龙头老大”地位无法相提并论。

    公平地说,面对数码影像领域的竞争,柯达主观上并没有刻意排斥或拒绝变革。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们发现,相对而言,数码影像行业的发展门槛较低,只要掌握相关技术,即使资金实力略逊的小公司也能生产数码相机,更别提本来就有相当资金、技术实力的日本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柯达既要保住在传统影像行业的垄断地位,又要在数码领域和众多竞争对手抗衡,无疑会感到“船大难掉头”。目前,柯达的数码相机虽然在美国本土仍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和其竞争对手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而在欧洲和亚洲,柯达数码相机的销量已落在了一些日本品牌的后面。

    收购有望帮助柯达转型

    不过,柯达在过去几年里仍在数码领域作过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曾经在数码影像的后期处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试图以后期处理的收入,抵消传统影像业务方面的损失。但从实际情况看,美国在线、微软、富士和索尼等竞争对手目前也已经在这方面和柯达分庭抗礼。

    此次被收购的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在好莱坞有着很高的威望,曾获得过许多影像技术处理方面的奖项。这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有实力提供影像产品(电视、电影、家用录像带)的前加工服务,包括胶片处理、电影编辑、色彩校正和声效加工等。柯达目前在好莱坞娱乐业的业务量每年达11亿美元,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在并购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之后,柯达希望进一步扩大这种优势。

    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的创办人科恩表示,柯达与好莱坞有着悠久的合作关系,几乎所有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都是采用柯达胶片拍摄的,而激光太平洋媒体公司本身就是扎根在好莱坞的影像处理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相信新公司今后在柯达的品牌下,一定能进一步拓展娱乐业的市场份额,帮助柯达成功转型。

    光靠节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人们注意到,就在并购的前几天,柯达再次宣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公司称,由于传统影像部门的业绩日趋下滑,因此近期内准备在年初裁员2200人的基础上,再次裁减6000名员工,被裁人员将主要集中在美国总部的传统影像部门,人数占全球员工总数的9%。柯达希望通过裁员,为下一个财政年度节约3亿美元左右的开支。

    但柯达公司也明白,光靠节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关键还要跟上时代潮流,在数码领域有所建树。据美国媒体披露,今年美国数码相机的销量,已首次超过了传统相机,传统相机在2000年创出的销售高点已经成为历史“绝唱”。对于主营传统影像业的柯达来说,老大还是老大,但今后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了。

    华尔街分析人士指出,柯达财务状况的恶化,虽与胶卷以及冲印业务的下降有关,其中不乏战争、非典、经济不景气等原因造成旅游人数减少的因素,但从更深一层看,柯达本身没能对数码影像业造成的冲击“未雨绸缪”,丧失了拓展这一领域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公司难以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最近的裁员和并购,证明柯达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这家当惯了老大的巨人公司能否成功转型,仍是一个未知数。
  • 作者:土豆 2008-12-11 13:04:00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点评
字数0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