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 2008易观国际新媒体营销会 11月27日举办点评
  • 4楼 Re: 新媒体营销: 2008易观国际新媒体营销会 11月27日举办
  • 易观国际:差异化竞争是WAP免费站点突围的关键要素



      新华美通消息:

      易观分析

      2005-2006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加强了对于整个移动增值服务市场的监管,增强自己在产业链的控制力和生态环境影响力。目前“移动梦网”的开放合作模式,既让 SP 参与分成,又允许 SP 和用户接触,直接做营销和服务,使得在其发展的初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 SP 的不规范经营,导致的运营商的信誉危机。

      在3G商用初期以前,运营商不会放开相关资源。运营商将加强官方门户的发展和市场的主导地位,掌握整个价值链和竞争优势。优化发展官方门户,加强栏目和频道的优化,加强业务内容的整合优化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其仍将逐步规范和控制非官方站点,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和管理。并推动政府管理体系的建立。待整体数据业务管理梳理清晰以及相关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法律免责措施以后,将逐步开放资源,鼓励 SP、CP 的业务创新。

      易观观点

      一方面由于运营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需要建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创新机制,保证其业务平台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运营商内部的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尤其是在 3G 新业务平台上,因此易观国际认为,2006年下半年运营商监管仍将加剧。

      易观国际建议,在2006年 WAP 非官方站点的发展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清晰的商业模式,并围绕此构建整体战略发展思路,明确核心竞争力。

      构建相对稳定的、不受运营商监管影响的产业合作以及市场营销渠道。

      围绕核心技术和主要发展方向,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加强多元化的“精品路线”,在业务推广的初期阶段,精品路线能够让自身的品牌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来,奠定自己在业内的地位。

      对于 SP 而言,强化核心竞争力,采取差异化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引进优质的内容资源,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WAP 增值服务产业链的互动性特别强,通过和产业链上成员的良好合作能够更好更高效地推广自己的业务。同时,通过合作也能够推动产业链的快速协调发展。

      其次 SP 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打造自身品牌,加强产品中的品牌展示,通过多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产品。SP 可以通过运营商的门户网站、自建的专业网站、专业论坛、地面营销、代理商等多种渠道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强调用户体验和业务运营。

      良好的业务流程设计和充分利用各业务平台的技术特点可以极大的改善用户体验;运营业务应注重变化,例如业务界面的变化等,给用户带来新鲜感。同时加强数据挖掘和用户行为分析,持续改进业务。加强用户需求、消费行为、消费偏好的研究,开拓细分市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 作者:daniel 2008-8-25 16:00:00
  • 3楼 Re: 新媒体营销: 2008易观国际新媒体营销会 11月27日举办
  • 易观国际2006年电信产业5大预测

        2005年的中国电信市场是波澜不惊的一年,曾经在中国电信市场辉煌的小灵通在2005年似乎光芒不再。而 WiMAX 则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 WiMAX 在中国的合法频谱至今没有被批准,为其市场前景投下了阴影。曾经被中国的电信人引以为骄傲的软交换在2005年也遭遇了来自于 3GPP 的 IMS 的挑战,核心网络发展方向似乎再次被国外厂商所左右。3G 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想象,TD-SCDMA 在外场测试的过程中好消息频频传来,TD-SCDMA 具备了独立组网的能力,以及可商用性也已经在测试中得到了证实,这对于 3G 牌照的发放无疑是好消息,毕竟中国的电信管理层对 TD-SCDMA 在未来 3G 市场中的格局寄予了厚望。

      展望2006年,经历了2005年的波澜不惊之后,电信业界都期望着2006年能成为波澜壮阔的一年。而这种波澜状况很大程度上都被寄托在了 3G 上,但是 3G 就是明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全部吗?易观国际认为并不是的。对于2006年的中国电信产业,易观有如下预测:

      预测一:2006在中国政府发放 3G 牌照的条件下,中国2006年可完成的 3G 设备投资估计可达到306亿。

      这一结论是通过对于中国移动通信的历史数据分析、国外 3G 建设和运营的现状分析和当前电信运营业的态势分析得出的。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如何将现有高端用户实现迁移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2006年,3G 将会来到中国。按照易观国际的研究和分析,中国的 3G 潜在用户数量超过一个亿,易观国际从产业政策、3G 规划、技术方案、系统开发、网络建设、系统试验、设备测试、3G 运营、业务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预测二:国外 3G 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将在专利费收取立场上将做出让步。

      受中国厂商委托,中国信息产业部研究院在2005年和 3G 的知识产权所有者进行了有关专利费收取的谈判,但是至今没有任何结果。3G 牌照发放之后,TD-SCDMA 的专利转移成本很小,相对 WCDMA 和 CDMA2000 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更加上中国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对于 TD-SCDMA 的支持,WCDMA 和 CDMA2000 为了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专利费问题上的压力将增大。

    预测三:PCS 的发展进入衰退期。

      这种衰退将集中体现在设备投资的衰退。无论电信行业如何重组,在 3G 牌照发放的大背景下,原来经营固网的运营商都将获得 3G 运营的牌照,原固网运营商在2006年建设的重点必然是在 3G 方面。小灵通在2005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发展速度放慢的趋势,中国电信 PCS 业务发展的速度已经下滑到第三季度的4.46%,而中国网通的 PCS 业务发展速度也一直在6%-8%徘徊。这一下滑趋势在2006年还会进一步加剧。此外,根据信息产业部披露的数据2006年电信产业投资仍然在2000亿的规模和2005年基本持平,而考虑到 3G 在2006年的较大规模投资,PCS 的投资将几乎被完全挤占。

    预测四:WiMAX 仍然在中国不能得到规模性部署。

      2005年的11月底12月初,IEEE 批准了 802.16e 标准,这意味着 WiMAX 真正进入了移动阶段,基于 802.16E 的产品也将在2006年全球上市,但是就中国来看,因为中国政府看不到 WiMAX 能在产业水平提升和核心技术掌握方面对中国通信产业的贡献,因此在频谱开放方面将继续持谨慎态度。从运营商的角度看,2006年是 3G 的开局之年,运营商的注意力将主要投入到 3G 之上。和 3G 的数据业务有着潜在技术竞争关系的 WiMAX 在2006年难以得到运营商的青睐。从运营商重组的模式来看,根据目前坊间的主流推测,电信运营业将重组成几个全业务运营商,而 WiMAX 恰恰是对固网运营商有着最为明显的商业价值。即使重组的结果保留了少数固网运营商,从现在的形势看,这些运营商也比较弱小,难以在 WiMAX 上进行规模性的投资。

    预测五:基于 H.248 的固网软交换在2006年发展进入徘徊期。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在2005年已经在全球一线运营商初步得到应用,随着 ITU-T 直接采纳 ETSI 的 TISPAN (基于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 NGN 的参考模型,电信业界已经明确了基于 IMS 的 NGN 发展方向。在这一大的产业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在2006年采购 NGN 设备的时候将高度关注对于 IMS 的支持,单纯基于 H.248 的软交换将难以得到运营商的认可。而且 3G 牌照发放之后,中国的主流运营商将都变成移动运营商和全业务运营商,在这种格局下,运营商会更加关注移动核心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以及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的融合 (Fixed and Mobile Convergence),而唯有来源于 3GPP 的 IMS 才能满足这种要求。

      2006年,3G 将会来到中国。按照易观国际的研究和分析,中国的 3G 潜在用户数量超过一个亿,潜在用户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如何把握 3G 带来的市场机会,创新成为了问题的核心。创新需要什么样的产业环境?哪些业务上的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易观国际从产业政策、3G 规划、技术方案、系统开发、网络建设、系统试验、设备测试、3G 运营、业务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为配合易观国际在 3G 创新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易观国际将于2006年3月22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 3G 创新高层论坛”。大会将以《第二届中国 3G 创新高层论坛》为主题,就管制体系和 3G 创新的关系、用户对 3G 创新的期望、3G 创新需要什么样的产业环境、产业链各环节对 3G 创新的准备情况、运营商如何推动 3G 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还将就国内 SP/CP 3G 业务创新实践、推动 3G 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海外运营商 3G 创新最新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 作者:siyin 2008-8-25 15:58:00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点评
字数0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